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亲临有关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有关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对如何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进行了深刻阐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开展好主题教育进一步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矿山安全系统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在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执法和“打非治违”、调整优化矿山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夯实安全基础、强化科技支撑与重大灾害治理、提升监管监察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经达到1300余个,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到694处、产能每年21亿吨。228处非煤矿山在破碎、运输、给水排水、在线监测监控与研判等环节实现智能化。2018年以来的5年,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由上一个5年的年均890起、1323人下降至年均460起、614人,分别下降48.3%和53.6%,其中矿山重特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由上一个5年的年均11.6起、181人下降至年均3.8起、64人,分别下降67.2%和64.6%。2022年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2年分别下降75.8%、77.6%和86%。

        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矿山安全面临着结构性、系统性、区域性、不确定性风险。例如,我们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现在煤矿有4400多处,三分之一以上是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矿井,有1500多处;非煤矿山有3万多座,80%以上都是安全基础能力差的小矿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矿山安全面临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交织叠加的挑战。

        一是矿山安全基础总体依然薄弱。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多层级管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递减,制度措施缺乏针对性,现场管理不到位。煤矿超层越界开采、非煤矿山“一证多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同类事故反复发生,事故教训吸取不深刻。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招工难,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有待提升。矿山安全科技研发能力不足。机器人密度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大量使用,给生产安全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安全风险。

        二是灾害风险随开采深度增加愈加严重。部分煤矿由低瓦斯向高瓦斯、突出矿井演变,深部开采出现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相互耦合的新煤岩动力灾害,底板承压水威胁日趋严重,西部地区煤矿出现洛河组砂岩含水层突水和冲击地压灾害。井深超过800米的非煤地下矿山地热、岩爆等现象增多,提升和通风难度加大。煤矿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机理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三是非煤矿山发展不均衡。矿山总量多,机械化水平低,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受资源禀赋、工艺和规模影响,总体机械化程度偏低。小型矿山占矿山总量的86.4%,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四五等小型尾矿库占尾矿库总量的87.4%。高风险矿山数量多,安全保障水平低,安全生产风险高。

        四是安全监管监察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力量与矿山生产开发布局不匹配、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矿山安全监管存在盲区,力量弱化。部分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存在畏难心理,缺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性。源头治理和常态化风险管控机制尚未全面构建,监管监察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创新,监管监察科技装备有待改造提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大量使用,对监管监察队伍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论述,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首次用专节来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确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

        矿山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对矿山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紧密联系矿山安全学会工作实际,努力工作,主动作为,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以系统思维构筑立体化、全方位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真正把问题解决在成灾之前。

        一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快推动安全治理模式转型,完善事前预防制度机制,深化瓦斯、水害、冲击地压、顶板、火灾等灾害超前治理,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大力推动安全关口前移。

        二要突出重点难点,扎实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整治,加强明查暗访和督导检查,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全力抓好井工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露天矿、尾矿库等存在的突出问题治本攻坚,精准查处非法违法行为,确保打到痛处、打到关键、打出成效。

        三要狠抓基层基础,扣紧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层级清晰、分工明确的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加强安全培训,切实加强班组建设,着力提升标准化建设质量,完善标准化激励约束政策,持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地落细。

        四要注重提质增效,推动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矿山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三个一批”和“一优三减”,大力实施科技强安,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和安全发展推进视频会精神,加快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步伐。

        五要坚持统筹兼顾,持续提高安全监管监察能力水平,坚持执法和服务相结合,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完善国家监察机制,加强事故调查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监管监察执法效能。

        安全生产是永无止境的事业。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矿山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好企业主体责任和地方监管责任,统筹好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好事前预防和事后整改,统筹好严格执法和指导服务,统筹好当前治标和长远治本,以高水平安全服务矿山安全高质量发展。

贺定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