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双碳”目标下空气污染的健康、生态和气候效应青年科学家沙龙在潍坊举办
2023年08月28日 |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8月25-26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环境生态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科协“双碳”目标下空气污染的健康、生态和气候效应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总第95期,2023年第11期)在山东潍坊举办。
特邀报告环节,天津大学傅平青教授作了“有机气溶胶地球化学循环与分离”报告,探讨痕量气体和气溶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与气候系统、人类活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和反馈机制。北京大学要茂盛教授作了“基于实时监测空气污染效应的初探”报告,阐述如何利用细胞和动物作为传感器来监测空气监控对健康的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团队作了“超光谱遥感如何服务于环境健康”报告,介绍多平台米级分辨率的决策影响遥感技术,并分享超光谱遥感技术在环境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强调该技术在环境健康监测中的关键作用。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启元研究员以“碳气溶胶理化过程及环境效应”为题,介绍其综合外场起步、老化模拟实验和数值模型计算研究体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乐旭教授则以“大气污染—生态系统响应”为题,利用自主开发的动态植被模式,深入分析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华南所生态环境部郑晶研究员作了“黑色素在头发富集有机溶剂中的作用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外界黑色素浓度对污染物富集的影响,证明黑色素可以与PAH亲和从而影响PAH的富集,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江苏大学王鹏副教授以“区域系统韧性与安全”为题,分别阐述灾害风险管理、环境风险与人群健康影响等多个方面,分析环境风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仁和智海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侯志如作了“大气典型污染物对健康影响评价中的核心设备—PM2.5富集器的研究与开发”报告,重点介绍人工智能PM2.5气溶胶富集器的创新突破。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青年科学家围绕“双碳”政策对未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气候和空气质量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气候和空气质量变化所带来的健康效应,“双碳”政策叠加空气污染物变化所带来的健康、生态、气候等效应之间的交互影响,展开讨论交流。傅平青教授和要茂盛教授进行点评,鼓励大家在研究、创新和实践中找准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不断突破瓶颈、化解难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活动期间,与会青年科学家赴智海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和淄博市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参观学习。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展开,近2000名行业科技工作者在线收看。